当代中医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274|回复: 0

[中医思考] 从“心”论中西医融合--摘自《传承中医》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11-4 08:55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自“西学东渐”开始,中医内部就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,究其历史,最早应始于明代,正式提出中西医结合迄今已有50余年。由于中西医来自不同医学体系,中西医结合概念欠清晰,又没有找到契合点,所以收效甚微,基本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。笔者认为,中西医结合之所以难以取得突破,主要是一方面中医主动去结合西医,千方百计证明自己;另一方面西医则按照自己评价标准研究中医、中药,而不是真正的中西医之间的融合。所谓融合,应该是彼此融洽,取长补短,最终达到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难分难解”境界。

    现在比较准确、权威的提法为中医学是东方科学,它既具有文化属性,又含有自然科学属性。中医的主要特点是“形而上”的宏观医学,而西医则是以“形而下”为特征的微观医学。中医学最初也“解剖”,也“形而下”,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没有能沿着“形而下”方向继续发展下去。笔者认为,中西医学应该是可以融合,而且最终也必然走向融合的医学科学。因为中医学具有文化和自然科学双重属性,中西医学都是以人和疾病为研究对象,在这一点上二者是可以通约的。中西医的融合是多方面的,也就是说是全方位的,在这里笔者想以中医“心”为例,来说明中西医之间的融合。

    社会科学认为,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。中医学对人心脏器质和功能的认识也是由模糊到清晰,再到更高一级的清晰。最早的中医学专著《内经》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又“主血脉”;脑为“髓海”。同时又将七情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)分属于五脏。中医《内经》对人体的认识,既有“形而上”,又有“形而下”。所以中医对“心主血脉”的认识应该古今相同,现在仍然是正确的。但是,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廖育群认为:中国古代医学不知“心脏跳动”。他举例,《素问•平人气象论》说:“胃之大络,名曰虚里,贯膈络肺,出于左乳下,其动应衣,脉宗气也。”(古代中医)虽然一再提到“心主身之血脉”,但这仅仅是建立在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一种化分方法,如同“肺主身之皮毛,肝主身之筋膜,脾主身之肌肉,肾主身之骨髓”一样,并不具有现代生理学意义。他还认为,中医建立的是“以胃为中心的循环体系”。(《医者意也•认识中医》)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,但是不排除当时中医认识人体同样结合了解剖知识,知道人体心脏与脉管相连。如《灵枢•经水》云:“若夫八尺之士,皮肉在此,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,其死可剖而视之。”《难经》进一步记载了五脏六腑形态、长短、重量等等,但是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认识就显得不那么准确了。因此,可以认为古代中医对心脏及功能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。不管怎么说,现在中医再也不会有人认为人体血液循环从“胃”开始了,这也可以看作中西医学之间的自然融合吧。

    对《内经》“心主神明”的认识也一样,从明代汪昂根据西方学者的观点提出“人之记性皆在脑中”,到王清任的“脑中无气,故病人毫无知识,以此参考,岂不是灵机在脑之证据乎?”。虽然他们可能都受到西学的影响,但毕竟医学要尊重客观存在,只是中西医之间如何融合而已。心、脑谁“主神明”之争一直延续至今,尚无定论。当今中医界马有度、陈士奎教授等坚持“脑主神明”观点,邓铁涛教授则仍坚持中医“心主神明”正确,不可更改。

    笔者却认为,不管怎样说,心、脑关系非常密切,无庸质疑,不但不能分离,而且要合二为一。心、脑通过血脉相连,共同构成心脑、精神、神经、血管系统。现在西医将心、脑血管疾病放在一起研究可以证明它们关系密切。在生理上,心脑共“主神明”,主管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,心脑不仅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,而且喜、怒、哀、乐及中医的七情都应该归心脑主管,心脑又“主血脉”。在病理上,七情过极,饮食太过,迁延日久,或外邪侵袭,均可形成心脑精神、神经、血管疾病。在心脑血管系统中,人大脑仍然不过是其中组织器官之一,毕竟人与自然、与社会关系非常密切,不可分离,只有“心主神明”才具有代表性。因此,现代命名的“心理学”,不称其为“脑理学”可能源于此。因为心主神明,含义更为广博、深远,它包括人类智慧、意念,人与自然、社会等关系等,这又回到了中医学“行而上”的范畴,而且是更高级的“形而上”,同时其中也包括“形而下”的脑在内。在这里,中医对人“心”(心脑)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级阶段,充分体现了《内经》“天人合一”思想。当然,研究心理学不可能离开人大脑的意识思维活动,这就是为什么心脑不但不能分离,反还要合二为一的原因和问题的关键所在。研究医学不能脱离客观实际,更不能脱离临床,中西医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融合。

    通过以上对中医学中关于人心脑系统器质和功能的认识,笔者认为,中西医在理论上似乎很难通约,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研究认识对象为同一人体和疾病。只是中医重视“医人”,西医重视“医病”;中医强调宏观,西医注重“微观”。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。因此,笔者认为中西医虽然很难在短期内融合,但是放在历史长河中,只要互相尊重,随着科学的进步,中西医学之间是完全可以融合的。它们间通过“取长补短,融会贯通”,最终会成为人类战胜疾病、维护健康的新医学。




欢迎来到(www.dangdaizhongyi.com)当代中医网(jk.fqyg.net)养身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当代中医-全意识正名学 ( 闽ICP备16014487号-1 )

GMT+8, 2024-5-14 19:47 , Processed in 0.079801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