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中医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996|回复: 0

[中医思考] 中医现代化的标准与要求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11-4 08:49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ET31423201111040947301.gif (1.62 KB, 下载次数: 98) 一门学科的“现代化”应当包含其理论的科技含量、临床实践的简便与科学程度、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规范和精确程度等几个方面。可见,中医的“现代化”应当包括其医学理论与哲学理论中各种各类科技知识的含量;应包括临床检查、诊断和临床针药治疗的安全、有效及快捷程度;应包括中医哲理思维与直观思维、系统综合方法与还原分析方法的规范性、逻辑性和精确性等诸多内容。为此,就要求中医学在其科学性、理论性、开放性、规范性及逻辑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和发展。

1、学科内容要有世界性

作为一门“科学”,它的首要特征应是“无国界性”,也就是说,它能被世界各国人民、各族人民所理解与接受,如:数学、生物学、西医学…。从这点而论,凡是没有“无国界性”的学科,就终将被限制其传播和发展;终将被变成历史遗产或民族文化,不可能变成“世界性”的“科学”。中医学也不例外,如果要让中医学被公认为一门“科学”,那它就必须面对世界,不能仅仅让中国人民才能读得懂。因此,我们就得推广和宣传“阴阳学说”,同时,吸收国外其他流行的“哲学”思想;吸收西医学的生理、解剖知识;更新其陈旧的医学解剖理论和哲学名词;创造简便、高效和安全的许多中药新剂型。这样才有可能被世界其他各国和各族人民所接受;才能变成一门名副其实的“科学”。因此,中医要现代化,就必须达到“世界化”,达到“科学化”,就必须被世人普遍接受和认可。

2、基础理论要有主导性

    任何一门学科,都有其完整的理论和丰富的规则以及定律 ,人们都是按此来进行科研与实践活动,并不断认识规律、利用规律、发展规律。所以说,“规律”也是一种客观存在,人们只能不断认识它、利用它,而不能改变它、不能违背它,否则,就会招至错误或灾难。

同样,对医学来说,谁违背了规律就会“患病”或者“死亡”。我们的医疗科研与实践活动的过程,也就是探索并发现生命活动规律与机理的过程,如果规律和机理一但被发现,变成为“理论”,则会对我们今后的实践活动做出正确的指导;但如果对规律认识不准确、不深入,则会指导错误的实践或无法指导实践活动。然而,由于个人思维、客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,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必然是由浅入深,逐渐发展的。所以说,科学也是在不断发展、不断进步,永无终点的。

虽然,中医学通过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的认识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理论,但这并非是“终点”,它对临床的指导性仍不太深入、不太具体,故它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、需要更全面的发展,无论是基础医学部分,还是哲学理论部分,都必须随时代、随科技、随认识,而不断地深入、不断地发展。只可惜,由于受“经典”和封闭思想的束缚,致使中医理论出现,畸形发展、缓慢发展,以哲理代替医理;以经验代替理论;以现象代表本质;以形式代表规律的做法,是中医学违背科学规律、违背辨证唯物主义原理,走向唯心主义、走向伪科学的错误表现和根源所在。

     所以,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体系,虽然很落后,但毕竟还是人体的生命规律的认识,仍直接指导着我们的医疗实践,我们只有科学而深入地发展它,只有理清医理与哲理的辨证关系,并破解实践经验与理论规律之间的内在关系,发现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因果联系,才能保证中医理论体系的“科学化”、“现代化”;只有确立医理的首要地位,才能树立起理论体系的主导地位。

    3、理论体系要有开放性

    理论体系乃一门学科的“主干”,其封闭与否,直接关系者学科的发展和壮大。任何一门科学都有极大的“兼溶性”,能和其它科学相互渗透,相互促进,相互发展,从不会产生矛盾或排斥现象,从而保证了学科的生机与活力。例如:现代西医学,它就是和生物、化学、物理、数学… 都进行溶合,从而获得了强大的活力与飞速的发展。而中医学却仅仅和中国古代的生物、数理、天文、哲学等进行了溶合,但因这些古典学科也有封闭性,且不吸收国外先进理论而衰落和消亡,致使中医学也再无法从中吸收营养,再无法得到活力,从而导致畸形发展、缓慢发展。

    可见,科学其实是是一个“群体”,一但谁脱离出了整个群体,那它就无法生存,就会走向死亡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门学科拥有开放的理论体系,那么其它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都会拉动它的发展。相反,而拥有封闭的理论体系的学科,肯定就得不到拉动作用,自然就会被淘汰。所以,中医的现代化就要和西医学一样能兼容、吸收现代生物、化学、数学、物理等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;兼容所有先进的技术和理论,获取多种思维方式与方法,通过发展与创新中医药理论,达到对中医临床检查、诊断与治疗的“现代化”、“科学化”。从而使中医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的发展达到“同步化”、“高速化”。

     4、名词概念要有规范性

     科学都具有“交流性”、“广泛性”,都要被世界各国人民去学习、去研究。但如果其交流、学习的基本符号、基本单位、基本文字的含义在不同地区、不同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含意,或者说是难以理解,那么其“科学性”将被消弱,从而就会限制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与推广;限制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与交流,消弱了它的“世界性”和“无国界性”。因而,该学科就只能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生存和发展,这样的学科也就只能算是一种民族文化,却不能被当作是一门标准的“科学”。

所以,中医学要现代化、要走向世界,还得从其名词概念的规范性上入手,必须建立具有国际性、科学性的医学术语、哲学术语,引入名实相符的基本概念,创立通俗易懂的医学名词和理论。并从生理、解剖、病理、药理、哲理各个方面,建立其规范的、专业性的名词概念。发扬并充分体现中医学与哲学相渗透、相溶合的特色,使得抽象的哲学概念与精确的医学概念之间形成规范的、紧密的对应关系,消除名词概念的模糊性、恢复精确性;降低哲学术语的灵活度、提高可靠度;消除中医理论的经验性和主观性,增强客观性,从而才能实现中医药理论内涵的“规范化”与“世界化”。实现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。

    5、思维方式要有辨证逻辑性

    “取类比象”是中国古代多种学科惯用的思维方法,虽然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、模糊的对科学规律的认识,但“象”毕竟不是“本质”,它仍停留在对事物“表面现象”的认识,所以,若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或论证,则会出现许多问题和漏洞。因此说,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使中医理论不能精确地、满意地指导临床实践而出现经验主义的主要原因。然而,在目前的中医教学、科研、临床实践当中,仍大量运用着这种思维,似乎以此来显现得更贴近古代中医学,更象位老中医。但其结果却使中医学者的思维活动,始终停留于对“机体”表面现象的观察与论证上;也至使中医学术思想和内容,至今仍停留在“远古”水平。

   同样,“辨证论治”是中医学辨证思维的典型代表,有极大的灵活性、科学性,但由于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药学之间的联系,是哲理性强,而医理性弱,致使所辨之“证”,仍为疾病表面的认识,未及病理实质。结果,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的偏差,虽然论“证”准确,但按“证”用药却不见疗效;或者,对同一患者,即使辨为同一“证型”,但不同医生、不同时间,也会开处各种不同的药方,自然就有不同的疗效。同时,由于受这种临床思维方法的影响,临床医生自然只顾“辨证”,却不去“研究”证的本质特征和区别。

由此可见,中医之“证”和“药”的不精确性是导致中医临床落后的关键因素,其“辨证论治”的实质仍是“辨别症状,区分类别”而已,并没有达到辩证唯物主义的“辨证思维”——即“宏观与微观的对立统一;局部与整体的对立统一;物质与功能的对立统一”。因此,我们必须重新培养科学的、辨证的现代中医逻辑思维方法,才能实现中医学认识上的“现象”与“本质”的协调统一,才能达到临床实践中真正的“辨证”论治。




欢迎来到(www.dangdaizhongyi.com)当代中医网(jk.fqyg.net)养身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当代中医-全意识正名学 ( 闽ICP备16014487号-1 )

GMT+8, 2024-5-17 02:10 , Processed in 0.093769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