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中医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431|回复: 0

[中医初涉] 我学中医的经历(二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11-25 07:17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我学中医的经历(二)



    1972年我被安排到天津房管局第一房屋修建公司上班,先到油工大队,后来又安排到加工厂制作混凝土预制板。为了继承郝先生的事业,我在业余时间给人看病,不久我就小试身手,给副厂长治好了心脏病,给他老伴治疗糖尿病效果也不错。正好上级要求各单位建医务室,虽有副厂长和很多工人的推荐,由于某种原因仍未被录用。看来要想继承郝先生的事业,只能上学深造取得医师资格。

一、上学

    1979年各职工大学招生,我了解到南开职工大学有中医专业,于是到公司教育科咨询。教育科告知,根据国家政策,只要能考上,公司都支持,并且给我开了介绍信,经过努力我被录取了。中医专业包括二十二门课程,有中医基础、中药、内经、内科、方剂、医学古文、中医学史、伤寒、温病、金匮、中医妇科、中医外科、针灸、中医儿科、各家学说、西医基础、西医诊断、生理学、解剖学、病理学、药理学、心电图等。

    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,从不缺课,上课认真听讲,下课认真复习。由于学中医需要大量的记忆,我每天都带着笔记,利用工作间隙和工余时间拿出来看和背。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两个值得尊敬的工长,谢秉钧师傅和杨孝义师傅,宁可自己多干给我挤出时间复习。

    利用业余时间上夜大是辛苦的,工地距离学校骑自行车需要1个小时15分钟的路程,每天下午5点钟下班,6点半钟上课,没有吃饭的时间,只能在途中买一个烤饼垫一下,晚上下了课10点多钟再吃饭。记得有一次下大雨,路上积水很深,我赶到学校,全班只到了8位同学,老师感动了,说这样的大雨你们能来,说明你们的学习态度年终考试全是满分,另外在讲课时讲了很多自己的临床心得,这一节课使我们获益非浅。

    在学习“伤寒”这门课时,中医学院的洪顺林教授讲课很有特点,在讲课时有时说这一条很重要,我就在笔记上作一个五角星标记,再讲一次就又做一个标记,最多的有三个标记。临考试前同学们问重点,教授说重点都讲过了,我把笔记本拿给他看,教授很满意,说:三个星的必考,两个星的可能考,一个星的要加强记忆。他表扬了我的学习方法,又把他写的一本有关“伤寒论”的书赠予我,鼓励我好好学习。

    学习结业后取得了医师的资格,尤其是对现代医学的学习,更加深了对中医的理解。如中医脉诊发现患者有淤滞,在现代医疗B超检查时会发现对应部位有积液,中医脉诊发现患者血液中有毒,现代医学血常规检测中会检测出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等。从而证明祖国医学是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的。

二、实践与再学习

    学习结束后,开始从事医疗工作,其间工作调动过几次。在单位的医务室干过,当过医务室主任,,参加过广播电台举办的医疗讲座和咨询节目。

    在医疗实践中,接触了大量的患者,不但给一些患者治好了病,自己从中也有收益。如中医“望诊”,《黄帝内经》中把人的面部划定了心区、肺区、肾区、脾区、肝区等五大区域,还规定了区域的颜色,并且认为“望而知之谓之明,切而知之谓之神,问而知之谓之工”。由于没有老师教,始终弄不懂。我就有有意识地在给患者切脉诊断后观察面部对应区域的颜色变化,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也可以通过面部的观察看出患者的疾病,初步学会了“望诊”。

    “望诊”在医疗实践中有一定意义,我有一次实践活动,是有位家住新加坡的患者,想邀请我给家里的母亲治病,为了弄清病人情况,我要求把病人面部照片用网络传到北京,通过望诊确定了病情,然后飞赴新加坡,脉诊的结果与望诊基本相同,经过几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,病人满意。

    在广泛的医疗实践中,现有的知识治疗好了很多的患者,我没有沾沾自喜,因为也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,特别是面对一些患者的期盼,而我对疾病束手无策,所以想到了再读经典,继续学习。于是我辞掉了月薪几千元的工作,回到家中带着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,重新苦读中医经典著作。

这次由于是带着问题学习,重点反复阅读了《黄帝内经》,所以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就更加深刻,感觉比以前学习有了更大的收获。按照书中对病因的理解,治疗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
以上是我学中医的经历,愿与同行们共同努力把中医发扬光大。

[localimg=180,143]1[/localimg]

[localimg=180,125]2[/localimg]

原文网址:http://zhouhang1948.blog.163.com/edit/




欢迎来到(www.dangdaizhongyi.com)当代中医网(jk.fqyg.net)养身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当代中医-全意识正名学 ( 闽ICP备16014487号-1 )

GMT+8, 2025-5-2 15:31 , Processed in 0.018061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